在"四庫全書提要"上把張從正的"儒門事親"解題爲'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親者當知醫也'. "儒門事親"的大旨主張驅邪而安正, 而且詳論汗, 吐, 下三法的理論和各科病証的臨床實踐, 因此論議着把當時的弊端弄正. 尤其張氏按照汗, 吐, 下三法的治病而採用的,不但好长时间研究"內經", "傷寒論"的結果,而且他经过运用另外治疗法并失败后, 探索的方法. 早就他說,'世之磨積取積之藥,余初學醫時,亦曾用之. 知其不效,遂改爲撤. 因考"內經"驟然大悟. "內經"曰: 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 把它进一步并解释'五鬱中木鬱達之者,吐之令其條達也. 汗者是風隨汗出也. 下者是推陳致新也', 积累臨床實踐的經驗并主张'所論三法,至精至熟,有得無失,所以敢爲來者言也'. 因此張氏通过使用'汗法'而疏通營衛, 使用'吐法'而條達, 使用'下法'而推陳致新,诱導了流畅气血并流通血气的作用. 尤其在"靈樞"的"平人絶穀"上寫着'胃滿則腸虛, 腸滿則胃虛, 更虛更實, 故氣得上下, 五臟安定, 血脈和利, 精神乃居', 胃腸不但正常地交替虛實和纳运幷轉化五穀的过程,而且對氣血臟腑的生理機能也有影響. 關于人體的'下法'作用機轉, 張氏主張'腸宜通暢', 也就是以这樣的认识爲基本. 論者已经在大韓韓醫學原典學會誌上投稿了關于"儒門事親"之'汗法'和'吐法'的研究,本论文上關于张氏的'下法',槪念, 種類及方法, 範圍, 規律, 禁忌, 調宜, 治療機轉方面上,通轣简單的研究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