진한(秦漢), 삼국(三國), 진(晉) 왕조의 왕명(王名)과 피휘(避諱) 사례에 관한 고찰 - 관우진한 삼국급진왕조시대적제왕지명화피휘예자적고찰(关于秦漢, 三國及晉王朝时代的帝王之名和避諱例子的考察)

  • 윤창열 (대전대학교 한의과대학 원전학교실)
  • 발행 : 2009.05.25

초록

通过对秦漢时代, 三國时代及晉王朝时代的帝王之名和避諱例子的硏究,得出如下结论. 在秦时, 虽然已开始出现生諱, 但其法尚未制度化, 所以属于简易施行的阶段. 到了漢时, 便出现了一定的可资代替其諱之字, 上書时不可冒犯所定之廟諱, 但却可臨文不諱, 詩書不諱, 所以相对比较自由一些. 在魏时, 当有司审议事案后, 向圣上禀告审议结果时, 其上書, 文書及官员和百姓皆不可冒犯王諱. 到了吳时, 于赤烏五年立孫和为太子后, 将禾興改名为嘉興, 这是嫌名避諱的最早例子. 三国时, 对名字的避諱延伸到了对字的避諱, 可谓三国时代之独特风俗. 避諱之风到了晉代变得日益严密, 但不象唐宋之时那般繁琐, 而比较特异的是, 东晋时对皇后的避諱较其他各代出现得特别频繁.

키워드

참고문헌

  1. 蕭遙天. 中國人名硏究.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7. p.108.
  2. 陳垣. 史諱擧例.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 p.52, 132, pp.61-62. 110-111, 112-113.
  3. 王守謙 등 譯注. 戰國策全譯.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 pp.70-71, 680-681.
  4. 陳奇猷 校釋. 呂氏春秋校釋(1).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4. p.335, 340.
  5. 王彦坤. 歷代避諱字滙典.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p.349, 495, 599, 646, 683. pp.37-38, 339-340, 383-384, 491-492, 614-615.
  6. 司馬遷. 史記.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 p.1359, 1740, 1944, 2225, pp.273-274.
  7. 酈道元. 水經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p.456, 600.
  8. 班固. 漢書.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 p.301, 347.
  9. 沈約. 宋書.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 p.1257.
  10. 范曄. 後漢書.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 p.898, pp.2003-2204.
  11. 杜佑. 通典.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 p.766, pp.804-805.
  12. 陳壽. 三國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 p.84, 822, 824, 880, 1234, 1457, pp.419-420.
  13. 房玄齡 등찬. 晉書.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 p.127, pp.7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