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QR코드

DOI QR Code

Harmonious Union between Divine Beings and Human Beings or the Blending of God and Man: A Comparison between Daesoon Jinrihoe and the Local Church

神人調化或神人調和 - 以大巡真理會和召會的論述為比較 -

  • Fan, Chun-Ming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 Yao, Yun-Hui (Graduate Institut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Mainland China,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 范俊銘 (臺灣 政治大學宗教所) ;
  • 姚蘊慧 (臺灣 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
  • Received : 2020.02.28
  • Accepted : 2020.08.01
  • Published : 2020.08.31

Abstract

Daesoon Jinrihoe makes use of The Canonical Scripture as the main body to explain their thinking regarding divine beings and humankind as it relates to doctrine, sacredness, religiousness and other such contents. The traditional meaning of divine beings and humankind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ical Scripture, transcends ethics, tradition, sociality, and the ultimate concern of secularity. Th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anonical Scripture can help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purpose of Daesoon Jinrihoe's implementation of its policies and their future direction. The local church takes the Bible as its main body and connects God with man as an implantation of divine life and temperament that harmonizes itself with human life and nature. The divine life is constantly reconciled with one's human life to make one a holy person, or a humanistic diviner. This is the rationale of the 'God-Man,' those whose human lives become lives of God-men. This style of living enables divine nature to mingle with human nature as an explicit behavioral act, mode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lifestyle. Therefore, the expression "the Blending of God and man"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d and man which focuses on their sacred connection. Engagement in this extends to the scope of the local church. The different divisions between Daesoon Jinrihoe and the local church appear on the basis of things such as history, culture, language, and religion, but both posit a theology of "Harmonious Union between Divine Beings and Human Beings" and "the Blending of God and man" according to a transcendent interpretation of God and man. Through dialogue, they can discove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is shared notion with both systems of theological thought.

大巡真理會以《典經》為主體, 闡述神與人的思維於教義之中, 含括神聖性, 宗教性與教義性等探討價值 ; 神與人的傳統意義, 經由《典經》的詮釋, 超越倫理性, 傳統性和社會性, 跨越世俗性的終極關懷。從《典經》的角度分析, 有助於了解大巡真理會的宗旨, 組織的推行方針與未來走向。召會以《聖經》為主體, 將神與人的關連, 作為經歷神聖生命與性情的植入, 而與人的生命與性情調和 ; 神聖的生命是一直不斷地與人的生命調和, 並使之成為神聖的人, 或可稱為屬人的神聖者。此即「神人」的原因, 使人的生命成為神人的生命, 生活是神性調著人性, 作為外顯的行事為人, 性格與生活 ; 因此, 「神人調和」的說法, 作為神與人的關係詮釋, 專注於神與人之間的神聖關連, 從而延伸至召會的範圍。大巡真理會與召會, 代表著歷史, 文化, 語言, 宗教等不同的分野, 卻在神與人的超然解釋上, 各自提出「神人調化」, 「神人調和」等見解 ; 二者可尋覓出論點上的類似點和相異觀, 作為探究的區分與貢獻。

Keywords

References

  1. 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編纂, 《典經》 繁體版, 驪州 : 大巡真理會出版部, 2017.
  2. 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編纂, 《大巡指針》 繁體版, 驪州 : 大巡真理會出版部, 2017. 1.
  3. 高南植, <在經典裡出現的陰陽合德原理 : 以後天仙境與關連性為主>, 《大巡思想論叢》 2, 1997.
  4. 郭承天和周復初編, 《認識耶穌, 贏得基督 : 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 新北 : 聖經資源中心, 2016.
  5. 金勳編, 《道與東方文化》 , 北京 :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2.
  6. 盧吉明, <大巡思想的 「神人調化 」 與社會變革>,《大巡思想論叢》 3, 2008.
  7. 盧靜雲, 《中華文化叢書 : 古琴》, 臺北 : 崧博出版公司, 2019.
  8. 童一秋, 《中國十大文豪 : 屈原》, 吉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
  9. 朴馬利阿, <從抒情性論《典經》 中的甑山漢詩所蘊含的 「解冤相生 」 思想─以解, 情, 救的詩意為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26 : 2, 2016.
  10. 范俊銘, <宗教非營利組織的國際化發展-以地方召會在臺灣及東南亞開展為探討>, 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015.
  11. 范俊銘,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的創新管理-以新北市召會為探討 (2011-2014)>,《亞東學報》 34, 2015.
  12. 范俊銘, <非營利部門社會關懷的策略分析 : 以財團法人召會為探究>, 《2017非營利部門與社會關懷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 : 元智大學, 2017.
  13. 范俊銘, <宗教視野的跨疆域化 : 以召會的全球化開展為探討>,《2019現代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之發展 : 中國神學的方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政治大學, 2019.
  14. 范俊銘, <第三部門與公民參與的實踐分析 : 以財團法人召會為案例探討>,《2019社會暨公共事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臺北 : 臺北市立大學, 2019.
  15. 范俊銘, <宗教文化資產之活化與保存 : 以主恢復展覽館為分析>, 《2019應用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嘉義 : 嘉義大學, 2019.
  16. 卞孝萱, 《中華大典. 文學典 : 隋唐五代文學分典》 , 南京 : 鳳凰出版社, 2000.
  17. 施耀華, <基督-奇妙的神人>, 《肯定與否定》 3 : 1, 2001.
  18. 吳東生(Dongsheng John Wu)著, 《屬靈認知與屬靈生命 : 倪柝聲與靈修傳統對話》, 吳東生, 于卉和劉陽等譯, 新北 : 聖經資源中心, 2016.
  19. 倪柝聲, 《倪柝聲著述全集卷8》, 香港 : 天糧書室, 1992.
  20. 倪柝聲, 《倪柝聲論靈命》, 臺北 : 少年歸主出版社, 1987.
  21. 倪柝聲, 《教會的正統》,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84.
  22. 王宗昱,<大巡思想中的宗教文化和諧精神>, 《大巡思想論叢》 22, 2014.
  23. 王治心, 《中國基督教史綱》, 香港 : 基督教輔僑出版社, 1959.
  24. 于國慶, <大巡真理會 「善化 」 思想研究>,《大巡思想論叢》 23, 2014.
  25. 劉益州, 《二十世紀經典中文小說評析》, 臺北 : 秀威圖書公司, 2014.
  26. 伊承容, <大巡真理的神人調化, 信仰與實踐>,《大巡思想論叢》, 3, 2008.
  27. 李京源, 《韓國新宗教與大巡思想》, 首爾 : 文史哲, 2011.
  28. 李常受, 《話語職事第1期》,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51.
  29. 李常受, 《認識生命與召會》,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53.
  30. 李常受, 《包羅萬有的基督》,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71.
  31. 李常受, 《那靈》 ,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80.
  32. 李常受, 《新路實行的異象與具體步驟》,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86.
  33. 李常受, 《主恢復的簡說》,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91.
  34. 李常受, 《利未記生命讀經》,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92.
  35. 李常受, 《同心合意為著主的行動》,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93.
  36. 李常受, 《新約總論第2冊》,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93.
  37. 李常受, 《同心合意為著主的行動》,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93.
  38. 李常受, 《倪柝聲-今時代神聖啟世的先見》,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1999.
  39. 李常受, 《基督在信徒裏面長大使神的定旨得完成》,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2000.
  40. 李常受, 《結常存的果子》,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2000.
  41. 李常受, 《歷史與啟示上冊》,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2001.
  42. 李常受, 《神人調和與復活的原則》, 臺北 : 臺灣福音書房, 2016.
  43. 李常受主譯, 《聖經恢復譯本》 ,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2007.
  44. 李秀賢, <臺灣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的宗教實踐比較研究 : 以寶光崇正道場與驪州道場為例>, 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016.
  45. 李遠國,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信仰研究>,《大巡思想論叢》 21, 2013.
  46. 李惠綿, 《中原音韻箋釋/正語作詞起例之部》, 臺北 :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6.
  47. 李學勤主編, 《尚書正義 : 虞夏商書》, 臺北 : 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1.
  48. 林四皓和周復初編, 《2011近現代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 橄欖書房, 2012.
  49. 林榮洪, 《屬靈神學》, 香港 : 中國神學研究院, 1985.
  50. 張勝為, <比較東正教與加爾文之拯救論 : 「與神合一 」 或 「悔改重生 」 ? 兼論地方教會之 「神人調和 」>, 臺灣神學院碩士論文, 2015.
  51. 鄭志明, 《道教生死學》, 臺北 : 文津出版社, 2006.
  52. 鄭志明, 《道教生死學第二卷》, 臺北 : 文津出版社, 2012.
  53. 鄭志明, <從《典經》 論大巡思想的生死觀>,《大巡思想論叢》 27, 2016.
  54. 戴景賢, 《宋元學術思想史論集(上編)》, 香港 :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8.
  55. 詹石窗, <論大巡的人旨趣與平安利生功德>,《大巡思想論叢》 21, 2013.
  56. 朱三才編, 《2011臺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 臺中 : 基督教資料中心, 2011.
  57. 朱汝曈, 《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 , 臺北 : 秀威圖書公司, 2011.
  58. 朱展炎, <兩種解冤思想的比較-以韓國大巡真理會和道教文獻為中心的考察>,《大巡思想論叢》 24, 2015.
  59. 陳雄根和何志華編著, 《先秦兩漢典籍引《尚書》 資料彙編》 , 香港 :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3.
  60. 卓遵宏和周琇環訪問, 《李常受先生行誼訪談錄》 , 臺北 : 國史館, 2010.
  61. 黄壽祺和張善文, 《周易譯注》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62. 網頁資料 : 網址. https://www.koolearn.com/zidian/zi_4144.html, 2019. 10.7.
  63. 網頁資料 : 網址. https://www.koolearn.com/zidian/zi_7144.html, 2019.10.7.
  64. 網頁資料 : 網址. https://www.koolearn.com/zidian/zi_7691.html, 2019. 10.7.
  65. Adolf Harnack, History of Dogma Vol. III, Create 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5.
  66. C. I. Scofield, The New Scofield Study Bible, World Bible Publisher, 1945.
  67. James D. G Dunn, The Evidence for Jesus, Louisville: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86.
  68. Martin Chemnitz, The Two Natures in Christ, trans. Jacob A. O. Preus,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71.